穿越时空遇见你,Dian转正新人实感
穿越时空遇见你,Dian转正新人实感
文| 734号队员 申牧原
我是D734号队员申牧原。能在我20周岁生日之时,Dian团队20周年庆典之际顺利转正,是我莫大的荣幸。为此首先我要感谢Dian团队的老师和同学们,尤其是Intel组和宣传部媒体组的学长学姐们,谢谢你们对我的信任,谢谢你们在工作和生活上给予我的关心和帮助!
犹记得,2020年秋天,一张橙色海报上“让大学生活有‘点’不同”的标语吸引了我,让我怀着不甘平庸的强烈愿望学习C语言,最后幸运地通过了秋招。短暂的新人培训之后,我立刻接触到了Intel组企业级的代码以及相当复杂的工具链,在刚开始的适应期中,我的进步速度相对缓慢。直到2021年春季,我开始参与组内的开发工作,在王溢学学长的指导下调研了一款工具并编写了Demo,第一次感受到“干中学”中飞快的进步速度。2021年暑假开始,我成为F1AP方向的核心骨干,开始承担更重的开发任务,还为新加入组的同学提供了力所能及的帮助。与此同时,我的进步速度变得更快,对项目的理解也随着任务量的增加而越来越深刻。
这次转正作为来到团队后的一个“里程碑”,使我回忆起一年半以来在团队的成长历程。而一些曾经走过的“弯路”也让我思考,Dian团队究竟教给了我什么,有哪些是书本中学不到的东西。
在项目组里通过真实项目来锻炼技术,其中有两个方面我认为不可忽视:一是巩固基础,二是高人指点。对于前者,一个经典案例是我曾尝试去啃项目组用到的DPDK工具源码,在上面消耗了很多精力但收获甚微,原因就是我尚未具备操作系统的基础。类似的例子还有很多,反映出我在项目中往往重实践而轻原理。虽然,以掌握一种或几种工具的使用为目标,并不影响任务的完成,但是从长期来看这种做法还是弊大于利的。最近高培立学长在竞选技术部部长时提出,要将有需要的同学组织起来,一起学习CS经典公开课,这个提议我举双手赞成。因为它既能促进同学对技术的深入理解,也能让不同项目组有更多的交流机会。而对于后者,我也经常感受到高人指点的重要性。这是因为真实项目缺乏详细资料,更没有“保姆级教程”,除自己探索外,知识的来源常常是组里有着丰富经验的学长学姐。有时候,请教有经验的高人甚至能达到“听君一句话,胜De一天Bug”的作用。例如我在项目中遇到冥思苦想半天且Google也搜不出的疑难问题,通常只需请教刘鹏宇学长即可在几分钟内得到完美解决。
而在队委会中,我经历了从消极对待到积极参与的转变。刚加入团队时,我所在的部门是宣传部接待组,但由于一方面自身接待能力不足,另一方面课内任务较多,所以我的参与度很低。在宣传部部长金泽铭学长的建议下,我在上学期初转入媒体组。媒体组人数较多,而我完全是个媒体方面的“小白”,这让我意识到,要么继续摸鱼划水、默默无闻,要么从现在起尽力参与、提升本领。有了前车之鉴,我选择了后者。一个多学期以来,在热心善良的董浣羽、李可、董季坤等多位学长学姐的帮助和鼓励下,我开始参与到例会摄像、推文排版、官网更新等任务中去,并对团队媒体相关的工作流程有了初步掌握。技术能力有所提升之外,队委会工作也增强了我的沟通和协作能力,这对于内向型性格的我来说也是一大收获。我认为一定程度上,Dian团队主页上“好的态度会带来更多机会”这句话,在我身上是有所体现的。
出生于2002年3月,转正于2022年3月,我所经历的是一场“穿越时空的奔赴”。对我而言,成为正式队员是荣誉更是责任。我会践行“历平凡事,成放心人”的价值观,不负我的正式队员终身编号——D734。相信Dian团队会越来越好,预祝20周年庆典圆满举办!